在北宋靠摆摊 - 第94章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    忙了五天, 张希瑶和张婆子熬了两百斤红糖,全部切成块装进木桶里。张婆子担心不够用, 临走的时候又让他们装了一袋甜菜。

    糯米淀粉也都晒好了。从秋收之后, 家里就一直在磨糯米粉。因为张希瑶之前就说会去东京卖糯米吃食。家里现在不卖凉粉,驴闲着也是闲着, 就让它天天磨糯米。总共带了三百斤糯米粉。还有之前就磨好的粗面,张希瑶让家里人把麦麸都筛出去了。虽然还不是很细,但至少颜色白了许多。吃了不拉嗓子。这次也带了三百斤。

    不管生意如何, 张老头送他们走时,答应他们,会在半个月后再送些粮食过去。

    两辆车,上面装满货物, 天不亮就出发了。

    以前他们出去, 这条路都是荒无人烟, 但此次却不同。

    小麦种下后, 村里不少人闲下来, 壮劳力们开始四处找活干。有的人去帮地主家打短工,有的人则打算去镇上找活。

    张二伯就跟这些人一路唠嗑,直至到了镇上才分道扬镳。

    张二伯在车上找位置坐下,两辆车都是装得满满当当,张希瑶后面是木桶, 上面堆着铁锅, 左侧是炉子,右侧是推车, 推车下面还堆放着杂七杂八的东西。她只能坐在犄角旮旯的地方,别说睡了,她连坐着都得挺直脊背,免得摔下牛车。

    不过也让张希瑶看到一路的风景。还有不少农民正在地里忙活。还有路边的野花开得正盛,黄的,红的,粉的,白的,各种颜色都有。

    正好这一段坑坑洼洼,张希瑶被颠得屁股疼。她就下了牛车,囫囵着采了一大捧野花,然后快跑追上牛车,坐在车上,将野花扎成漂亮的花束。

    可惜没有彩纸,要不然花束还能更漂亮。即便如此,夏花也是看得双眼亮晶晶,“真好看!”

    这路太颠了,张二伯没话找话,“阿瑶,你知道咱家几个孩子要念书的事吧?”

    张希瑶颔首,“知道。阿爷说再等等,我也不知道他等啥。”

    最小的四郎都六岁了,在现代这个年纪的孩子早就已经上幼儿园了。

    张二伯笑道,“爹也是为了给家里省钱。以前咱们家供你爹读书都是单独请夫子过来教。花费太贵了。这回是里正家请了夫家过来。咱们蹭一下老师,出的束脩能便宜些。”

    张希瑶恍然,原来是这个缘故,“那挺好的。”

    虽然不知道这古代科举能不能考上,但是识些字也是好的。至少不用当争眼瞎。将来或许也能给她当个账房先生。

    “等咱们过年回家,给孩子们买些纸吧。家里纸没剩下多少了。”张二伯说回正题。

    张希瑶满口答应,“没问题。”

    牛车一路晃晃悠悠终于到了东京。

    这回进城有牛车,费用高了很多。而且有各种注意事项,比如粪便要清理干净。


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!

【1】【2】

添加书签

站长有话要说

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,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,app没有广告!阅读方便

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,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,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

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/提交/前进键的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